最近,美国对印度下的手段可谓十分强硬。就在不久前,美国把部分印度商品的关税直接提高到50%,让印度企业在美国市场卖货变得更加艰难。表面上这是一场关于数字的较量,实际上却是真正的利益争夺。
印度方面早有准备,他们很清楚美国的目的。美国希望印度减少甚至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,同时希望本国的农产品和奶制品能大规模进入印度市场。但印度没有退让,尤其在保护农民和保持能源独立上态度坚决。总理莫迪公开表示,会全力守护本国农民的生意。
关税提高的后果已经显现,印度的出口商和工厂感受到巨大压力。订单减少、利润缩减、市场萎缩,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冲击。美国想借由经济手段迫使印度在政治上妥协,而印度则坚持“选择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”。如果突然停止购买俄罗斯原油,不仅印度的炼油厂会受影响,欧洲市场的供应链也会受到冲击,因此印度并不打算随美国的节奏走。
在贸易谈判桌上,双方僵持不下。美国代表开门见山,要求印度开放市场,尤其是农业和奶制品领域;而印度则拿出数据和案例,强调这关系到数千万农民的生计,任何妥协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。几个小时的谈判下来,双方仍没有达成实质性成果。
展开剩余52%这种角力不仅限于贸易,还牵涉到能源。印度的小企业主希望降低关税,好让产品继续进入美国;炼油厂和出口商则希望能保持俄罗斯原油的稳定供应,以满足欧洲客户需求。农民更担心,如果美国商品大规模进入,自己辛苦经营的市场会被冲击。
美国不断在关税和石油问题上施压,想把印度从俄罗斯的能源体系中拉出来;而印度则一边维护农产品市场,一边继续通过与俄罗斯合作,把石油输送到欧洲。印度在全球能源链上扮演着重要角色,这让美国看在眼里却颇为不满。
从更大的格局来看,美印的博弈实际上是全球能源和贸易秩序重组的一部分。双方都不愿退让,都想尽可能扩大自己的利益空间。本来以为能实现互补,如今却变成一场拉锯战。未来如果能在关键问题上找到折中办法,也许能缓和僵局,让全球市场稳定一些。但就目前形势来看,谁也不愿意放弃既有优势。
这不仅仅是关税的数字变化,而是农民、工厂、炼油厂每天切身的现实。美印之间的拉锯战还会持续下去,至于谁先松口,恐怕还要看未来国际局势如何演变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信配资,高手策略,融可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